概括承受一切變數的品牌竟會讓消費者成為概括承受的主體,品牌擁有的正向形象會令人主動去美化對該品牌的相關想像,同時有雅量地容忍該品牌蘊生的負向作為。
當品牌到消費者端的移情作用大規模發生時,正是品牌力的展現;而品牌力的良窳,可用消費者願意替連接品牌的直系與旁系因素概括承受的程度作判斷。其另一個神奇之處在於消費者往往甘為某品牌概括承受而不自覺。
心理認知影響生理判斷
類似麵攤這類小買賣,做生意的企圖心並不大,能抓住周邊鄰里客人的心就行,對掛牌取名這件事認為可有可無。然而,即使店家不掛牌,客人仍多半會自動替店家找一個概括承受的封號,以方便街談巷議。
麵攤主人普遍相信名聲純粹是一種透過多方努力獲致的結果,而非可以創造某些成就的原因;信守單向式信念的麵攤法則,讓街頭巷尾的小生意人得以立足並獲人尊敬,卻讓台灣為多數眾多企業主錯把他們的事業當成麵攤在經營。
台灣企業吝於編列研發經費,不僅大幅低於平均百分之五的正常值,許多技術競爭型的產業照樣規避心中「吃力不討好」的研發,轉而採取迂迴策略,或者引進廉價勞工,壓低生產成本;或者忍受極低利潤,進行價格破壞以保市場,或者依賴政府的租稅優惠、關稅保護,業者展現的應變能力的確提高了市場存活率。
當台灣業者慶幸自己「識時務者為贏家」時,突然驚覺那些不識時務、投入研發的他國同業,竟以整個世代的技術差距遙遙領先。
品牌是最後防線
當別人以長期養成的強力品牌縱橫國際市場,我國業者如果仍在勞動成本或租稅優惠上試圖擠出最後一滴邊際利潤,對我國業者而言,在國際市場與別人硬碰硬將不是競爭,而是一場屠殺!
《品牌,原來如此!》黃文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